日前,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到江苏师范大学讲学,这是她到访徐州继徐州工程学院之后进行的第二场高校讲学,她以“因为”和“所以”——文学中和生活中的思维模式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。
张晓风先生首次来到师大讲学,未及开口泪先流,触景生情,这让她想到了1920年曾在徐州师范读书的父亲,她哽咽着说,只有在贵校才会提到这个从来不会说的话题,张晓风先生的父亲是铜山张集人,那时,家里非常贫穷,没钱读书,可是聪明好学的父亲,对知识的渴望,促使他只有向乡邻借钱,在那个岁月里,家家吃不上饭,可淳朴善良的乡亲们还是东拼西凑为他凑够了学费,得以让他从乡下赶到城里的师范读书。
她回顾了六年前回到父亲的老家张集二陈村的场景,见到了父亲生活过的地方,重温了父亲曾经走过的路,见到了父亲老家的亲人,浓浓的乡音和乡情,让一些老人共同追忆起一个聪明孩子是如何努力求学,一步步走出家乡的情境,她知道了父亲许多的往事。如今,老人家已经不在人世。在父亲故乡的师范,二代人的渊源,让她不禁感怀落泪。
她带着幽幽的感伤进入演讲,情绪开始慢慢缓和。
“因为”和“所以”——文学中和生活中的思维模式,她用辩证的逻辑思维举例说明了“因为”和“所以”的关系,以及生活中和文学中二者的交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不同语意。同样的一句话,放在日常表述,传递的就很平常寡淡,而作为大家,一个思想家,文学家,他的知识和学养以及厚德品行,换一种语言表述方式,所传达的意思就上升到平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和境界。“因为”和“所以”所要表达的意思迥然不同,甚至起到“平地一声惊雷起”的作用。
谈古论今,历史、现代,纵横南北,人生百年,典故频出,张晓风先生风趣幽默的谈吐,渊博的知识才华,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真正文人大家的风范和女性的自强独立,她是一位值得后人景仰的女散文大家。
演讲临近结束,学生提问环节,几位学生就写作遇到的问题以及人生话题向张晓风先生请教,她认真回答学生的提问,以她一生所学,人生经验和严谨态度向学子们传授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文学知识。
上一篇:丰县台办精准扶贫助三夏
下一篇:丰县台办精准扶贫助三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