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台渊源
徐台渊源 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 > 徐台渊源 > 徐台渊源
两方石碑见证徐州淮军渡海援台
来源:徐州与台湾 时间:2017-09-08 浏览次数:

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日本借“牡丹社事件”入侵台湾。驻扎徐州的淮军唐定奎、程孔德部,在李鸿章的推荐下临危受命,乘盛宣怀的招商局轮船,渡海驰援。到台湾后,在沈葆桢的领导下积极备战,最终兵不血刃,迫使日军退兵。该部驻台期间,积极从事地方建设,为台湾开发作出贡献。
   
   十年前,笔者在盛宣怀的一份资料内,看到徐州淮军渡海援台的记录。苦于资料匮乏,一直没能动笔。今年去台湾旅游,走马观花,台南、恒春等地都不在行程之内,但听导游吴女士介绍了许多原住民、牡丹社、沈葆桢的宝贵资料,收获颇丰。回来后开始动笔,竟无意在徐州博物馆的两方石碑上找到相关资料。
    其中的一方是《修建唐公祠碑》,立于光绪十五年(1889年)。碑文没有出现唐定奎生平事迹介绍,只刻出捐助者的名单。有前任徐州镇总兵董凤高、陈凤楼,前任徐州道台段喆,现任徐州镇总兵程孔德,都是淮军名将,安徽老乡。说明唐定奎病逝两年(1887年)后,徐州为他建祠纪念。
  另一方是《程公德政碑》,也立于光绪十五年(1889年)。碑文虽然没有提起程孔德援台的事迹,但褒扬他驻徐期间,淮军与百姓关系十分融洽。
   两方石碑树立之际,第二次鸦片战场和太平天国已经结束20多年,甲午海战尚未爆发,除一些边塞战争外,政局相对稳定,洋务运动蓬勃开展,史称“同光中兴”。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、大学士的李鸿章,独掌外交、军事、经济大权,如日中天。他的淮军已成为国防主力,将领纷纷担任要职。在此情况下,立碑纪念健在和逝去的淮军将领的功绩,也是很自然的事。这两方石碑已成为研究徐州淮军渡海援台的重要资料了。(王沛)

上一篇:两方石碑见证徐州淮军渡海援台

下一篇:林铭志林重安父子:立志扎根大陆 做创新领跑者

Copyright 2012-2013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:中国共产党徐州市委员会台湾工作办公室 苏ICP备14046035号-1
地址: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道1号 联系电话:0516-837372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