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台渊源
徐台渊源 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 > 徐台渊源 > 徐台渊源
台胞王想珍的思乡情怀
来源:徐州与台湾 时间:2017-09-26 浏览次数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台胞王想珍的思乡情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魏巍
 

   清明时节,天空低沉地压着大地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一座竖着墓碑的坟前,老泪纵横:阿珍,我回来看你了,你在那边还好吗?你等了我几十年,替我照顾父母,而我,我对不起你……这位老者叫王想珍,坟墓里是在大陆等了他近七十年的发妻阿珍,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来之际,王老先生特意从台湾赶回大陆祭奠父母和发妻。
      王想珍老先生今年已经90岁高龄,原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泉镇泉东村七组。20岁离开家乡,至今已有70余年。现住台北市,曾在台湾服役,退役后在台北市一家金融部门工作。今年4月,在王想珍老先生回家省亲之际,笔者有幸在泉东村见到了王老,并对王老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。
对于王想珍老先生这样的老台胞,二十世纪中期的那个年代,是他们生命中最难忘的一段时间,是他们一生中讳莫如深的事情。但是在笔者的提问下,王老先生还是把辛酸的往事,如剥茧般地抖落了出来。
     王老先生离开大陆时才20岁,结婚才8个月,因家中贫困,父母因操劳过度,体弱多病,新婚妻子也因家庭贫困,营养不良,体质较弱,无法干重活。王想珍一家吃了上顿没下顿。迫于生计,王想珍与同村几个伙伴离别父母、新婚妻子登上了去台湾的轮船。这一去,两岸阻隔,也带给王想珍老先生几十年的思乡情怀。
到台湾之后,王想珍为了能吃上饱饭,毅然报名当兵。一开始当司号兵,后来当了副班长、班长。但他常常在军营的漫漫长夜里,面向大陆,思乡之情溢满心田,真正是: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!
台湾海峡阻不断台胞们的思乡情。在台北服役期间,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王想珍的思乡情怀更浓。同去台湾的几位同伴陆续结婚生子,在台湾安了家。同伴们劝他再找一个伴,但王想珍没有考虑再婚,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大陆,回到自己的家乡,与父母、妻子团聚。但是事与愿违,像王想珍先生一样的许多台胞们,期盼着祖国两岸尽早结束敌对状态、早日实现和平,这一盼就是二十年!
后经同事介绍,孤苦无依的王想珍先生认识了台北的女子宋女士,他以为大陆妻子娇弱的身体熬不过那个贫瘠的年代,便在朋友的劝说下在台北结婚生子,有了新家。
王想珍先生原名叫王大顺,由于对大陆和新婚妻子的思念,他将名字改为了王想珍。王先生说他也没有多少文化,但是名字的意思很明显,一层意思是对大陆和对妻子阿珍的思念,另一层意思就是期盼着两岸的和平和对亲人的珍念。
王老先生告诉笔者,少小离家老大回,1987年年两岸开放探亲之后,他也急着想回大陆探亲,但是他没有赶上第一批,后在1995年和第三批台胞们一道,踏上了阔别已久的大陆土地。回到家乡,父母已在多年前相继去世,他很感激妻子代替自己照顾父母,尽孝。亲戚邻居告诉他,父母在世时,体弱的妻子把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。王想珍先生望着瘦弱并且两鬓斑白的发妻,缓缓跪倒在妻子面前,泪流满面。
 王想珍在台北部队中服役,一直到39岁。他说:在那个时候部队仍不愿意让他退役,为了能够提前顺利退役,他只好说自己身体不好,部队上才他离开,但是因为不是正常的退役所以不给他退休金。
王想珍先生离开部队时是身无半文。在台北的第一个月,王想珍靠给别人打工挣了800元工资。但性格要强的王想珍不愿意求人,之后,王想珍从工资里取出600元作为本钱,在一家银行对过路边摆了个面摊,做起小本生意。
王想珍的生意也算成功,后来由路边摊到租房开店,又到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店,生意也越做越大。 
 王想珍后又被招聘到银行工作,一直到退休。退休后,王想珍先生又和老伴“重操旧业”,开起了饭店。
台湾当局开放台胞回大陆探亲之后,王想珍先生很迫切地希望能够尽早地回大陆看看,但是由于人数有限制,他只赶上了第三批探亲的人流。此后,王想珍多次踏上大陆的土地,先后多次回贾汪大泉镇泉东村探亲,并出资为泉东村修了一条水泥路。
在又一次回故乡省亲时,王想珍在自家院子里摆了十几桌宴席,宴请全村老少亲邻聚餐,以感谢父老乡亲对他孤苦无依的发妻的照顾。回台湾时,在征得台湾妻子、孩子的同意后,王想珍先生把无依无靠的发妻接到台湾居住,在那儿住了三个月,因放不下家里的几亩田地,急着回到了故乡。王想珍给发妻盖了新房,安装了空调,坐便器,厨房用具以及全套家电设施,在那个年代,这些都是很稀有的。
后来,孤苦的妻子也因身体操劳过度,因病去世。每逢清明节日,王想珍老先生都会从台湾回来,给父母上坟,祭奠发妻,每每站在发妻坟前,都会老泪纵横。王老先生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在老人膝前尽孝,没能陪在苦苦等了他七十年的发妻身边。
一晃,王想珍老先生已经离开家乡七十年。王想珍老先生念念不忘家乡的一草一木,长期关注家乡的建设与发展。今年4月,当他再次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,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,感到非常欣慰。
在此期间,王想珍老先生在村干部和亲邻的陪同下看望走访了百善敬老院,大泉镇中小学等,在看望大泉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之后,王想珍老先生决定出资为每个学生配一套书包和教学用具。听说村里要修公路,王老先生说回台湾后,准备资金资助家乡修桥铺路。
    当记者问王想珍老先生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?王想珍老先生眼含热泪缓缓地回答: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啊!叶落归根,是我最大的心愿!以后,只要我活着,每年都要回来一两次,看看家乡的亲人,感受家乡的变化”!
王想珍老先生这种绵延无尽的思乡恋土之情和对亲人的眷恋,深深地感动着我们。这是因为他身后是中华浑厚辽远的黄土地,他的根深深地扎在华夏大地上。身上固有的中华民族之血脉始终在奔涌着,如那湾海峡的潮音,日夜吟咏着一曲曲思乡之情。
 
 
 
 

上一篇:林铭志林重安父子:立志扎根大陆 做创新领跑者

下一篇:台北有条街叫"徐州路"

Copyright 2012-2013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:中国共产党徐州市委员会台湾工作办公室 苏ICP备14046035号-1
地址:徐州市新城区昆仑大道1号 联系电话:0516-837372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