尹克华,丰县华山镇尹长庄村人,高小文化,高大潇洒。1948年秋,时年20岁的他,丢下新婚一年多的娇妻和出生二个月的幼儿,和本村几个青年,带着行李去徐州报考济南第三联中。
当时,徐州进步青年学生正闹学潮,考试无法进行。他们在徐州停留两周,搭乘“流云学生”号火车专列南下,来到湖南长沙,经国民政府整顿后,设立联中,推选王智信任校长。
由于时局紧张,战事频繁,学潮不断,经费不足,学校被迫宣布解散。
尹克华与几个同乡由湖南去杭州、上海、海南,辗转到了台湾。后考入师范学校,毕业后,以优异成绩,分到桃园县六里乡中学任教。
妻名刘德芳,当地有名富豪家千金,梳两条粗黑大辫子,俊秀漂亮,读过私塾,知书达理。自丈夫走后,杳无音信。她把深深的思念埋在心里,上孝敬年迈的公婆,下哺育幼小的婴儿,任劳任怨,无怨无悔。白天人前,强笑装欢,夜深人静,偷拭泪珠……
1948年11月,丰县全境解放,刘德芳这位千金小姐,报名参加互助组,和妇女们同吃同劳动,一段时间后,各样农活拿得起,放得下,不论是割种锄耙,还是晾晒收藏,均是一把好手,乡亲们都夸她心灵手巧。
“文革”时期,刘德芳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,夜晚在家挑灯纺花织布,换些零钱,补贴家用。红卫兵不分青红皂白,说她是搞资本主义的臭台属,戴上高帽子,押上大会,批斗了好几天。
有些好心的大妈二婶,劝她改嫁,找个合适的人家,省的受苦遭罪。她听后摇头,坚决地说:“俺活着是尹家门的人,死了也是尹家门的鬼!”
日出日落,年复一年,时光如白驹过涧,当年俊俏的刘德芳,被沧桑的岁月染得鬓发霜白,已是四世同堂的人家。
尹克华赴台后,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父母妻儿,故一直未娶。他坚信大陆有他一家老小,早晚能有破镜重圆的一天。每逢中秋春节,他总是默默地来到大海边,隔海遥望,朝大陆的方向跪拜,祈祷夙愿成真。
皇天不负有心人,1987年,两岸开始民间交流合作,寒冰得破,尹克华向大陆发出寻找妻儿的信件,多封未果,石沉大海。
1996年秋,终于有信件几经周折转到了刘德芳手中,她百感交集,失声痛哭……
同年十月,尹克华如愿以偿,回到了阔别半个世纪的家乡。
刘德芳紧紧握住丈夫的手,凝视良久,老泪纵横。尹克华泣不成声,断断续续地说:“贤妻啊,父母你给养老送终,又给我养了一群儿孙,真难为你了,我亏欠你的太多太多了……”
两双手久久相握不放,紧紧握住的是半个世纪情和爱呀!
后来,尹克华办理了来丰县定居签证手续,他终于落叶归根,和老伴团圆相聚,尽管耄耋之年,步履蹒跚,相扶相携,夙愿实现,尽情地享受和平盛世带来的天伦之乐!
上一篇:那一抹醉人的乡愁,挥之不去
下一篇:徐州台胞:用文字留住乡愁